点击关注| 人间佛法,打坐共修
(相关资料图)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
编号:湘(2022)0000106
心念与疾病有着直接的关系,心灵有伤有问题会通过身体表达,许多身体疾病是假象,只是我们能看见果子的样子,不知种子在何时何地种下,又怎样发芽结果的。
疾病有今世的心念,有前世的因缘,观念、转念、让念念有爱,在爱中没有内疚、惧怕、愤怒,只有合一、和平、和谐。学习去爱自己,让身体成为爱的显示器,让心灵彰显本有的真善美之光!
人生,每一个心情,都是一个心灵的暗箱。人生,每一个状态,都是一个心灵的显现。科学则称之为,心灵的暗箱。
人们一旦长久生了不好的心情,很快就会招致疾病到来了。有的人,害怕过多,结果能怕出精神病来;有的人,怨恨过多,招的常是横灾。
请记住,自然力是大能的。它根本不怕你有多么的强硬,就怕你总是随和谦让。凡是怨恨心重的人,人生命运绝大多数会悲惨苦痛;凡是随和谦让的人,人生命运大多会特别好,得天之道。
人的怨恨心重,这是人生灾难之根源,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把它戒除掉才行。人生若生一念怨恨心,以后就会有一个人跟你生气,或发生一件生气的事。人生若是天天如此,就麻烦了,垃圾就会堆积太多了,人生的灾害必会降临。
如果我们这一生总是爱生气,那就会总是得病。人应该多多去参:“我不应该爱生气。”这样全身的毛病都会逐渐缓解的。请记住,如果我们人生真正学会了深深的忏悔,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的命运。
如果人生气少了,今后所遇到生气的事情就会少了;同时,别人气你的事也会少了。人们身体污浊之气减少了,身痛就会大大的缓解,人生命运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的。
人生学会自我认识,这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觉悟能力。谁能够越多找出自己的毛病,谁的觉悟能力就会越强。谁要是找别人毛病越多,说明谁的迷痴程度越深。修道之人,不见他人非,只见自己过。请大家深深铭记这句名言。
上古的时候,人人修道,人人修心,那时人均能够活一百多岁。对此,《黄帝内经》之中,曾经有过清晰的记载。现在,我们这一生,活得大多很惨。许多人天天都在找人家的毛病,有事总是怪怨别人,从来不懂得怪怨自己;天天总是使劲跟别人争斗,不知道,好争的人,争来争去一场空。
人的心情,可以利万物化万物;人的心情,能够滋养我们的生命。人的心情患病了,人的身体才会有病。我们的身体是心灵的显示器,我们却长久不知道,真是悲之。
在《黄帝内经》这部医经里,古人早就揭示出了这样一些简单的身心规律:“喜伤心。”“喜则气缓。”乐大了,一般会没劲儿;“怒伤肝。”“怒则气上。”所以,古人早有“怒发冲冠”之说;“悲伤肺。”“悲则气消。”哭得悲伤至极,人就会休克;“思伤脾。”“思则气结”;“恐伤肾。”“恐则气下。”
人生如果真正知道了自己的性格,基本上就可以知道自己容易患上怎样的身体疾病。
凡是爱激动的人,没有几个心脏会好的,心脑血管一般会不好;
凡是爱生气的人,容易得甲状腺,肝会不好;
凡是爱较劲、不服气的人,颈椎大多数会不好;
凡是害怕、胆小的人,肾脏通常会不好;
凡是疑心重的人,胰脏大多数会不好;
凡是没主意的人,脑袋常会迷糊;
凡是干活生气的人,肩周容易会不好;
凡是儿女不听话的人,往往腿关节会不好;
凡是认真的人,大多数会比较的清瘦;
凡是能将就就将就、喜欢积攒、不精进的人,容易会肥胖;
凡是着急的人,容易心跳加快,大多会患上高血压;
凡是害怕压力的人,大多会容易得低血压;
凡是特别爱干净的人,皮肤会容易不好,脾胃也会不好;
凡是特别爱伤心的人,胰脏多数会不好、腰也会不好,特别容易会有酸痛的感觉;
凡是爱闹心的人,大多容易得身痒的疾病;
凡是觉得人生艰难的人,往往腿脚行动起来会特别的困难。
“相”由心生,“病”由心起。所有的病都是心态引起。三宝者,佛法僧也。其义甚广,今惟举其少分之义耳。
今言佛者,且约佛像而言,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。今言法者,且约经律论等画册而言,或印刷或书写也。今言僧者,且约当世凡夫僧而言,因菩萨罗汉等附入敬佛门也。
1
敬 佛
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:礼佛时宜洗手漱口,至诚恭敬,缓缓而拜,不可急忙,宁可少拜,不可草率。 佛几清洁,供香端直,供佛之物,以烹调精美,人所能食者为宜。今多以食物之原料及罐头而供佛者殊为不敬,藕益大师《大悲咒行法》中曾痛斥之。 又供佛宜在午前,不宜过午也。供水果亦宜午前。供水宜捧奉式。供花、花瓶水宜常换。 纸画之佛像,不可仅以绫裱,恐染蝇粪等秽物也(少蝇者或可)。宜装入玻璃镜中。 木石等雕塑者,小者应入玻璃龛中,大者应作宝盖罩之,并须常拂拭像上之尘土。 凡大殿及供佛之室中,皆不宜踞坐笑谈。如对于国王大臣乃至宾客之前尚应恭敬,慎护威仪,何况对佛像耶。 不可佛前晒衣服,宜偏侧。不得在殿前用夜壶水浇花。若卧室中供佛像者,眠时应以净布遮。2
敬 法
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:读经之时,必须洗水漱口拭几,衣服整齐,威仪严肃,与礼佛时无异。 藕益大师云:“展卷如对活佛,收卷如在目前,千遍万遍,寤寐不忘,如是乃能获读经之实益也。”对于经典应十分恭敬护持,万不可令其污损。 又翻篇时宜以指腹轻轻翻之,不可以指爪划,又不应折角,若欲记志,以纸片夹入可也。若经典残缺者亦不可烧。卧室中几上置经典者,眠时应以净布盖之。 附:每日诵经时仪式1、礼佛:多少不拘2、赞佛:经偈或“天上天下无如佛”等,“阿弥陀佛身金色”等。“炉香乍爇”不是佛赞3、供养:“愿此香华云”等4、读经5、回向:不拘,或用“我此普贤殊胜行”等3
敬 僧
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:若皈依三宝时,礼一出家人为师而作证明者,不可妄云皈依某人。 因所皈依者为僧,非皈依某一人。应于一切僧众,若贤若愚,生平等心,至诚恭敬,尊之为师,自称弟子。则与皈依僧伽之义,乃符合矣。 供养僧者亦尔。不可专供有德者,应于一切僧生平等心,普遍供之,乃可获极大之功德也。 专赠一人功德小,供众者功德大。出家人若有过失,在家人闻之,万不可轻言。此为佛所痛诫者,最宜慎之。-END-
更多内容长按二维码关注素食斋堂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
Copyright 2015-2022 大众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